提及肿瘤康复,大众甚至医务人员尚存在误解。以为就是服用中药饮片、针灸、按摩…… 其实完全不是这样的。肿瘤康复治疗其实也是治疗,不是锻炼,更不是保健。肿瘤临床许多患者及其家属重视治疗而不注重康复,可以在挽救亲人的生命上花费巨资,他们却对病后的康复却持保守态度,许多人把康复与休养、理疗等同视之,甚至认为康复可有可无。
01.现代医学是怎样定义“肿瘤康复”?
肿瘤康复是康复医学与临床肿瘤学相结合的康复医学亚专业,在国际上已得到广泛重视。对于大多数肿瘤患者来说,手术、化疗及放疗是肿瘤早期治疗的三大重要措施。而肿瘤康复的关注重点更多是在肿瘤治疗的中—后阶段。
肿瘤康复的意义主要是通过为肿瘤患者在疾病的各个阶段提供躯体、生理、心理、社会等方面的康复措施,帮助肿瘤患者达到改善生活质量、延缓肿瘤复发、转移和延长生命的目的。
02.肿瘤康复有哪些常见问题?
癌症患者康复期间不能太大意,但也不能太过小心,让病人整天活得提心吊胆的,以下是几个最常见的问题,一起来看看。
1、肿瘤的康复治疗分几个阶段?
肿瘤康复分为4个阶段,一是预防性康复,二是恢复性康复,三是支持性康复,四是姑息性康复。
2、肿瘤患者康复治疗有哪些特点?
多个专业协作、方案因人而异、心理康复领先、加强全身健康
3、肿瘤患者康复过程中要注意什么?
康复过程中,患者是被动的接受各种措施,尤其是某些操作让患者产生生理或心理上的不舒适,甚至痛苦。应该关爱、鼓励患者,以患者为中心,主动指导扶助,并强调康复治疗的意义,同时对其痛苦表示理解与关心,说明术后适度疼痛是一种正常现象,康复训练是关系预后的必经阶段,也是别人无法替代的。
4、不同时期的肿瘤康复患者所需的运动方式和运动量有哪些不同?
肿瘤患者手术后在身体允许的条件下,适当的进行全身运动是非常必要的。病人在术后1-7天后就可根据情况进行离床活动,这些活动往往需要家属的协作和监护,可以在床边活动或走动。如果手术创伤较重,或者是术后体力较差不能下床,可以在床上做些力所能及的肢体运动并经常翻身,即使是这些轻微的活动也对早日排气排便非常有利,还可增加食欲,促进机体伤口愈合。身体恢复良好,就可以逐步加大运动量,变换锻炼的内容。通过综合的康复治疗,不仅可以改善心肺功能和消化功能,还能改善神经系统功能,提高机体对外界刺激的适应能力。
5、康复治疗措施可以改善肿瘤患者的哪些常见并发症?
肿瘤病人在治疗过程中会出现各种并发症,例如局部出血、感染,术后局部组织粘连,长期卧床发生的褥疮、坠积性肺炎、泌尿系感染等,为病人带来痛苦。对此,综合性的康复医疗措施往往是可靠有效的治疗途径。
03、肿瘤患者康复误区
事实上,很多患者包括部分医护,都对肿瘤康复治疗存在一些错误的观念和认识。不注重疗后或病后的康复治疗。下面是肿瘤康复最常见的三大误区:
误区一:过度小心翼翼
结束治疗后进入出院康复阶段,此时,患者最容易出现患得患失的心理,时刻担心肿瘤卷土重来。有些人对饮食、作息甚至运动的要求极为严格,仿佛生活在“保鲜盒”里,怀疑致癌的食物一点不碰,稍不舒服便要卧床休息,身体不适便忧虑重重。
误区二:害怕运动
有的病人接受抗癌治疗后,身体比较虚弱,担心自己过劳,出院后少运动,大门不出,小门不进。
误区三:依然故我,我行我素
其实从某种意义上说,生病意味着以前的生活或工作模式出现差错,让身体无法负荷,如吸烟酗酒、熬夜加班、饮食作息不规律等。但是有的病人回归生活后恢复了以前的生活状态或模式,继续饮酒吸烟,过度劳累等。
康复社说: 随着带瘤生存者的增多和患者对生存质量期望值的提高,整个社会对肿瘤康复的需求也越来越强烈,但癌症本身或手术、放、化疗等治疗手段对癌症患者的心理和生理带来的诸多不良影响,成为肿瘤患者康复之路的绊脚石,而康复治疗的积极介入,为肿瘤患者术后功能障碍或并发症等的恢复,燃起了极大的希望。